为准确掌握萧山区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趋势,进一步了解我区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做好我区人力资源服务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破解招工难,对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区开展了2011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情况调查,举办了企业春季用工形势与对策座谈会,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情况调查的总体情况
我区在去年12月全面部署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情况调查工作,通过各镇街劳动保障管理站和开发区人事劳动局、临江工业园区劳动保障站、湘湖管委会、红山农场等有关部门的落实,截止今年1月24日,共上报汇总企业用工需求表158份,累计岗位需求8256个,回收反馈调查问卷127份。此外,连同区、镇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受理的企业需求汇总统计,全区共有2100余家企业提出用工需求,岗位需求数约为41000人。部分行业用工缺口突出,制造业用工需求为28000人,其中纺织服装业需求12000人,餐饮酒店等服务业需求5600人,建筑、批发零售等其他行业需求7400人。另据统计,纺织服装业缺口比例最高,用工缺口在30%左右,少数企业甚至超过50%。
调查表明,企业春季招工难预期更突出,有55%的企业预计招工难更突出,有18%的企业形势不清楚,有29%的预计招工正常甚至有缓解趋势。企业正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此外,为进一步具体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应对措施,我局在1月19日举办企业春季用工形势与对策的座谈会,有19家企业的人事劳资干部参加座谈,深入交流了企业面临的招工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劳动部门的建议。
二、企业正积极应对招工难问题
在面临招工难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认为解决招工难主要还是要依靠市场经济手段,正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招工难问题。在春季计划采取的招聘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待遇吸引人,有48%的企业计划提高工资待遇在5%至10%之间,有36%的企业将有明显提高,幅度在10%以上,增强企业吸引力。二是发动老员工带新人,对老员工带新员工给予奖励。老员工带新员工是很多企业认为最有效的招聘方法,有66%的企业对老员工带新人实施各种奖励政策。如江宁制衣制作印有编号的“招工卡”,由老员工返乡分发,节后对执卡到企业报名上班的给予老员工奖励。三是多种渠道招聘人,通过人力资源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企业门口张贴招聘简章,委托职介所、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招聘输送,参加区人力资源招聘会;四是开拓内地挖掘人。如达利(中国)、蓝天鹤舞在河南、四川等省建立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在我区发展更有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逐渐形成产业布局的梯队优势。五是劳动合作输送人和校企合作培养人,部分企业计划开展校企合作和建立劳务基地、开展省外劳务合作,如浙江江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湖南、云南等省建立劳务储备基地,与我区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输送劳动力。像亚太机电、国泰密封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通过与有关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合作办学、定向培养输送,建立实习基地,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稳定壮大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调查发现,企业也正在采取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其中有86%的企业提高了员工薪酬,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留住人。如大润发超市在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用工规范的同时,注重提高员工福利,年前两次加薪并且侧重基层一线,普遍员工工资增加26%超过主管20%的增幅;如江宁制衣目前一线员工平均工资已达到2800元,比去年增长40%。还有54%的企业丰富了员工文化娱乐活动,在外来员工的八小时外的生活做文章。像位于党山的和合科技,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为此该企业开通直达城区的班车,方便外来员工到城区消费娱乐。有31%的企业制定了员工培训提升规划,有17%的企业实施了工资集体协商。
三、企业春季用工形势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岗位需求以低端劳动力为主。在本次收集汇总的158家企业8256个岗位中,需要普工(力工)占46.3%,熟练技术工人35.3%,专业技术人员13.5%,行政管理4.9%。如果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服装行业裁剪缝纫工,占56.2%,加工制造业操作工,占16.7%,商场销售营业人员占8.6%,宾馆餐饮业服务人员占8.7%,其他行业人员占9.8%。
2、薪酬待遇缺乏优势。从不同工种的平均岗位工资看,服装裁剪缝纫工试用期为1500元,熟练期为2700元;普工、力工、服务员试用期为1500元,熟练期为2000元;加工制造业操作工试用期1500元,熟练期为2500元;销售员、营业员工资平均值为1750元。从地区间比较看,我区缺口比较大的岗位工资待遇缺乏优势。
3、外来员工流失率高。根据调查统计,我区企业年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人数/总员工人数×100%)平均为15.6%,员工流失率偏高的企业集中在纺织服装、餐饮服务等行业,部分年员工流失率超过30%。在流失员工中,籍贯地为区内的与区外的人员比例为1:4,可见,本区人员就业岗位稳定性更强,外来人员更容易流失,对企业冲击非常明显。如何留住外来员工,是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员工流失原因的调查分析,有59%的员工是由于家庭生活照顾等因素需要回家,有47%的员工是返乡就业创业,有30%的是在萧山生活压力大,也有16%是企业岗位要求提高被迫离开。
5、企业自身的用工环境存在不足。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负面因素导致员工流失,主要包括工资待遇低占31%,工作时间长占18%,工作环境差占16%,工作强度占16%,但有近一半的人事主管认为员工流失的原因不在企业,而在于劳动者有更多的想法和选择。对于招工难的原因,企业认为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地点偏远37%,岗位技术要求高24%,涨工资难24%,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23%,缺乏娱乐文体活动16%,工作环境差14%,但也有13%的认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减少。所以尽管外来人员来萧数量减少是重要因素,但是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劳动力资源减少和企业竞争加剧情况下,被放大。
四、应对春季招工难的几点对策建议
为应对春季招工难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和座谈,进一步完善应对预案,正在抓紧实施以下几个措施:一是组织多场次现场招聘会。通过用工需求调查,企业最为迫切的是多举办人力资源交流会。为此我区将在组织开好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的同时,第一季度的每个周六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增加举办不同行业的专场交流会,同时也希望各主要镇街和有关单位组织开好本辖区企业招聘会,为辖区内的用人单位做好招聘服务。二是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将充分利用好“163公共职介服务套餐”,做到企业一次用工登记方便有效、六种发布方式服务丰富、三个服务环节提升质量,加强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目前我区春季用工需求上报的158家8256个岗位信息已经全部输入我区基层公共职介信息平台,我们将利用各社区和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好点多面广的优势,要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把用工信息发布张贴出去,有针对性的推荐介绍给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和待业大学生。三是多方联系开展劳务合作。我区把省外劳务合作作为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的难点和亮点。在当前省外千方百计留住返乡民工的不利形势下,劳动部门发函省外劳动力资源丰富的200余县(市),希望建立和加强两地劳务合作关系。初步联系了广西、江西、甘肃、湖南、山西五省十余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县),对有外出招聘需求的企业,将通过提供当地招聘信息,组队参加当地大型招聘活动等形式,作好我区用工企业外出招聘服务。四是校企对接多层次引才。在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缓解招工难必须和加快培养和引进技术人员、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相结合,为此,我区劳动部门正在联系一批省内外有知名度的职业技术院校,计划在上半年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企对接活动,为我区输送合格技术人才拓宽新的渠道。
我们认为招工难问题主要反映出的还是落后的岗位需求与劳动者体面劳动要求之间的矛盾,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扩大合格技能人才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低端劳动力需求量。要进一步发挥我区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整合提升产业集群,使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要利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这样的要素倒逼机制,淘汰粗放型发展企业的落后产能,加快纺织化纤、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产业。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发展物流、会展、研发设计等生产型服务业;围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居民生活服务行业,健全社区便民服务体系。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全区人力资源结构,降低低端劳动力在人力资源需求中的比重,从减少需求总量来缓解招工难问题。
2、引导企业提供体面劳动岗位,改善员工各方面待遇。要化解人力资源成本压力,惟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企业要在加大技改投入、拓宽产业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收入分配机制,鼓励生产操作员工钻研技能业务,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不断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员工队伍视为企业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采取提高薪酬待遇、改进企业民主管理、落实工资集体协商等手段,让员工和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要注重招聘环节的沟通互动,发现并积极改善企业用工环境、薪酬待遇中的短板,增强员工吸引性。
3、要大力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加快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化。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集群优势,促进社会资源投资职业教育培训,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扩大实训基地,创新探索与区外生源丰富的初中、职校的共建模式,促进区内职业学校、技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使各类职业技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力培训基地,不断拓展服务市场,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半径,把我区努力打造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基地。要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发挥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业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大力推行定单定向的联合培训模式,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科学合理的设置培训专业课程。要完善教育培训券的功能,采取政策补助、基层发动、部门联合的方式鼓励支持未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回炉”培训,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增强技能素质。要注重企业在岗培训,保障职工在岗培训权益。加强对企业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大企业在岗培训力度。
4、落实“八个有”目标,积极营造外来人员安居乐业的外部环境。要按照外来农民工在萧山生产生活有收入、有房住、有教育、有医疗、有社保、有救助、有安全、有组织的“八个有”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外来人员融入新萧山这一共同家园积极创造条件。要加快大江东新城、钱江世纪城、湘湖新城、空港新城和三组团镇的公共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从户籍、教育、居住、文化娱乐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增强对区内外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千方百计降低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成本和企业的经营成本,把几大新城和组团镇打造成产业高地,人才洼地、创业平台、宜居之地。
5、要加快培育人力资源市场,利用市场力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新的人力资源(人才)市场,新市场成为全区人力资源需求服务的信息枢纽和发布中心,政府主导的区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整合资源,明确定位,有效发挥其对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培育、扶持和引导作用。要引导各类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驻场发展,通过公开公平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机构的扶强做大。要发展壮大本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推动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组建行业协会,扩大其在省内外劳务合作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为我区有序输入人力资源提供信用保证。要为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规模企业牵线搭桥,合作共赢。给予本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一定的政策扶持,支持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到劳动力输出地合作洽谈,建立劳务储备基地,为本区企业输送所需的劳动力资源。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