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 年,越来越多的面料企业感觉到了行业形势的严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以及全球范围内行业格局的逐步调整与变化,面料企业对转型升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从刚在上海举行的intertextile面辅料展会现场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展位观众火爆,洽谈对接随处可见。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涨,中国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打通全产业链,降低制造业成本显得愈加迫切,故而结识更多国际采购商及供应商成为众多面辅料企业的目标之一,而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作为最理想的平台,吸引全球优质渠道商及采购商,被越来越多的纺织面辅料企业所青睐,企业在转型时,也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寻求更多突破。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2015 年起,中国开始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国内众多纺织大企业走出国门,布局海外市场。在本届展会期间,一场埃塞俄比亚投资交流会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会议还未开始,偌大的会议室已坐满了前来参会的企业代表,更有一些企业代表因没有位子而站着听完了整场会议。国内企业对海外投资的热情可见一斑。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表示,阳光集团已和埃塞俄比亚签署投资协议,项目总额达9.8 亿美元。除了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水电、地价和几乎为零的关税壁垒,当地政府的工作热情和淳朴的民风也是打动她投资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米娜纺织也在非洲投资了6000 多万美元开办工厂。会议现场,来自江苏、天津的多家企业表示了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信心,并与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博士展开互动交流。
不仅仅只有中国大陆企业在立足全球打通产业链,意大利、巴西、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此次也纷纷组团参展,合作意向十分强烈。台湾区纺纱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修忠表示,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今年台湾纺纱业发展不如预期,台湾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改善运营情况。陈修忠建议,纱线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一定要了解下游面料、服装企业的需求,加强产业链合作,才能提供有效供给,而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就是最理想的平台。
走向国际、抱团合作并非一劳永逸,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有必要修炼内功、提升话语权,故而,展示企业形象更成为众多企业展示的目的。无论是精心设计的特装展位还是相对简单的标准展位,以成衣来展示面料已经成为共识。在花园毛纺展位上,成衣的数量远远超过面料,多种风格、款式的毛呢大衣展示了面料的无限可能性。从面料本身到呈现方式,面料企业都在寻求更多突破。
比如,达利丝绸对摄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此开发了一系列融汇东方意趣和自然生机的面料产品;宁波纬一的高仿真系列皮草通过对新原料的研发以及新工艺的运用,具有仿真产品的视觉和触感;鲁丰特有的超级免烫技术生产的面料,五次水洗后免烫效果仍达到AATCC 124 标准4级以上。差异化的开发理念,不同材料、工艺的交织,对功能性与绿色环保的追求以及科技与时尚的交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品牌价值。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