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品牌所有者开拓眼界,解放思想,找准方向,确定好路线图,就能够奔向我们冲刺的制高点。我相信“纺织强国”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而且不会超过2020年
打造中国服装自主品牌,历经了二十几年学习、探索、实践,如今已经从启蒙阶段到了开拓、发展、提升的新时期。发展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自觉行动。
“寻找服装品牌的方向”,这不是今天的题目,这是从1985年提出名牌战略以来,一直探索的,只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方向更明晰了。也就是说我们要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近正在研究、落实、分析,提出了四个主要目标。一个是纺织科技强国;第二个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强国;第三个是中国纺织服装业人才强国;第四个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国。主要是针对行业可持续发展,要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领域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品牌发展方向”这个问题涉及领域很广,有实践的,有哲学的,有管理的,有营销的,有技术的,有文化的等等。但归结到品牌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回归到品牌本质来探讨,探讨实现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强国的路线图。
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路子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忠诚关系的目标中去寻找。
品牌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关系的产物。生产和消费互为对方,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消费创造了生产的目的,生产的动力。品牌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的创造。
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消费在观念上提出了生产的对象,成为生产的内在动力。生产创造的消费对象包括消费的材料、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创造消费的主体。
当然,纺织品消费不仅是物质的,还有文化的,精神的,这是审美享受。艺术的消费体现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由于生产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了需要,因而也就成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
我们说拉动内需,内需拉动对于一个产品来讲,对一个行业来讲同时存在。现在我们形势很好,一是中央政策拉动内需,拉动了纺织消费,今年1到2月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7%,内销增长35%。同时全行业也在努力,正像中央领导到品牌企业调研时,企业认为的:“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因为它创造了消费,创造了消费者,这是品牌的实质。
同样,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因为他在生产者中生产,引起了追求一定目的的需要,并通过反复的需要达到完善的程度,使生产者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生产者,这是生产者追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中国服装品牌大奖得主,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都“感谢消费者的关爱”。
生产与消费这种互动关系,需要一种信任,彼此的忠诚,这便是品牌价值产生的基础。从品牌价值链的角度可以看出,真正驱动品牌资产形成的是消费者因素。企业谈发展时往往是站在生产者角度,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形象代言人,用什么广告使消费者能跟着我走。而实际上真正的价值是基于消费者的。
顾客对品牌的支持,引起对品牌的消费。作为一种基于顾客品牌资产的测量,它反映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连接的强度和发展动力。这也是纺织服装工业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走品牌战略原因。
在密集型产业结构转移、承接方面,我们是成功的,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然而,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我们进入到高层次结构转移。高层次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说,用一句话概括是品牌,品牌的创造力,品牌的生产水平,品牌的营销水平,品牌的价值。
现在谈品牌方向,出发点、立脚点要找准,这是决定各种技巧、各种办法的基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提出品牌贡献率、科技贡献率的一个重要思想内涵就是品牌价值,品牌文化,“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这是建立生产和消费忠诚度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因素。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品牌的生命。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是使用价值与物质的承担者,它要表现出先进性、可靠性,在满足消费者生理、心理、文化需求方面,它的材质、材料、面料、功能、性能,都要是高水平的。
丰田汽车是世界名牌,为了节约,在脚踏板上出了一点问题,这对品牌价值损失极大。这说明即使你已经是世界名牌,质量还是生命,还是基石,没有质量什么都没有。这也是全行业要重视技术进步,重视质量管理,重视标准的原因。
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品牌要有个性,要有风格。品牌要有先进的质量,这需要靠创新。品牌文化表现,审美形式也要创新。这既是物质生产力的创新,又是文化生产力的创新,没有创新,品牌就没有生命了,所以创新是品牌的灵魂。
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是品牌维持品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情感。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是基于生产和消费情感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就等待着其信任的品牌给其拿出最新的产品,品牌需要在消费者思想上体现自身的个性化文化追求。
社会责任,这是品牌的道德标准,这些年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大力推动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特别制定了CSC9000T纺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目前这个体系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同,成为中国自主加强社会责任的一个版本。
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对消费者的,还包括对环境、资源等。现在全球消费者已经把“企业是否落实社会责任”作为是否消费其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未来,我们需要判断、提升、保持、创造这种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环境,树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完整的好形象。
自主品牌的发展要从营建品牌生态环境入手,依靠市场主体来促进品牌健康成长。
古人说,下棋对弈,擅者谋势,不擅者谋子,急于求子,失去了大势,最后也不成。戈壁滩变绿洲,如果移植几棵松树拼命地浇水、施肥,也活不了。但是戈壁滩的绿洲有很好的生态,有小草,有灌木,有花草,也有乔木,也有动物昆虫,也有人的耕作,人的生息,将有很好发展。
拔苗助长,不如加快营造品牌的环境,因为品牌不是孤立的,不是生产者想要干就干得出来,它有一个过程。它是开放的,不是孤立的,不是封闭和静止的,是多元联系、开放的、动态的。
有一种现象,亚洲人在法国拿到了大奖,得到了法国消费者和艺术界的赞扬,而且也开店了,但当他回到本国,同样在创造,却很难取得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它在巴黎成名了,吸收了法国的营养,适应法国消费者,但不适合本国消费者,对生态没有完全融入,水土不服。
品牌消费是一种生存方式,或者生活方式之下的消费,它有一种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生产品牌、建立品牌,包括本土品牌同样也受这几个因素影响。
品牌创造力包括物质创造力,我们叫硬技术,也包括文化创造力,也叫软技术。这两种创造力就联系到品牌发展两个大环境,一个是技术环境,一个是文化环境。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自然环境。
所谓技术环境,就是服装品牌必须关注:纤维材料、面料辅料的技术,人体工程学的掌握,测量的手段,计算的手段,设计与裁剪的手段,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技术在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的应用,物流网环境等。
这些都为品牌发展带来了基础性作用。
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对品牌需求的改变。后危机时代必然带来科技革命,品牌发展如果还仅仅靠目前的市场行为,有可能会延误时机。
对于科技环境,我们重视科技进步,这成为新时期纺织转变发展方式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文化软实力,对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真善美的文化,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品牌需要给消费者一种真实的文化,不是浮华、浮躁。
现在科技不仅带来了群众的高额消费,而且带来了群众审美的集体提升,它打破了贵族格局和阶级特权。现在百万富翁和穷小子基本可以使用大体相同的日常用品,进入同样的博物馆,展厅,看同样的电影、视觉艺术。
技术美、自然美、社会美这种历史的尺度,都对品牌创意、品牌设计、品牌营销方式、品牌服务产生影响。
因此,品牌得适应文化土壤。目前,国际品牌本土化发展很快,本土品牌国际化难度还很大。原因就是本土品牌在“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现的还不充分,还没有学会在不同地域、国度适应不同的文化。
当然,现在本土品牌在质量上、设计上有重大提高。例如七匹狼、爱慕、例外、艺之卉都很好。中国服装品牌走向国际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提升,要让消费者感到可亲,消费者参与设计已成为国际趋势。
近年来,不断有中国服装品牌到国外发达国家走秀,引起了不小轰动,但这还不算“走出去”,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在它那个文化环境里生根,你还不会吸收它的营养。你没有根,把你这个花移到欧洲去了长不好,光有水土栽培不行,这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
为什么中国足球队踢不好,是中国人不行吗?那滑冰为什么滑那么好?还是要分析我们这个生态环境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服务于我们的小草、灌木、乔木,按照它的需要给它营养。
目前,纺织调整振兴规划加大了公共服务方面的内容,大企业怎么样关爱小企业?大牌子怎么样带动加工企业,解决就业问题、城乡问题、区域差别问题?我们中西部的发展现在都有一个特点,注重营造一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搞工业园,统一规划、统一污水处理、统一政策,这非常好。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需要营建品牌发展的生态环境,要形成一个好的氛围,产业内部和外部相关,产业间要相互拉动。
目前,国内很多品牌在自己开拓市场的同时拉动了很多周围的小企业,雅戈尔目前就有几百个工厂给它做配套服务。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就是社会化,当然组织不是说越大越好,而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本土品牌也好,国际化品牌本土化也好,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否则它也站不住脚。民族文化在世界很有特色,而且保持了2000年根系不断的文化实力。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营养,但根系是自己的。
我们不能因为全球化就消除了民族文化特点。所谓消除了无非是全盘细化了文化,这是不可取的。民族复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复兴,我们要有文化自觉性,要体现中国品牌的文化特色。
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也就丢掉了我们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那你的品牌慢慢就没生命力了。国际品牌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以高度的热情来研究,虽然他研究得还不透。
全球化促进了多元文化共生,并不是排除多元文化的个性,所以民族的是世界的。并没有说民族的就没有了,而是说世界是由各民族组成的,各民族文化组成的,是共识、共认。
对于文化的传统性和时代性这个矛盾我们要好好掌握。
创新是灵魂,时代的灵魂,这个创新是传统的发展,不是传统的割裂,不是传统的锁定。世界所有民族的文化在时代光源的照射下都改变了一定的色彩,但是它还是具有文化性。因此服装品牌对于艺术文化的创作、提炼需要重视。
索尼老板在世界设计大会上说,“未来索尼的技术和别人没什么区别,我们的产品和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我的设计。”为什么呢?设计反映了一种文化,文化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是有价值的。我们说古为今用,不是要复古,而是要研究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吸收多元文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必然的过程,它不会脱离自己的文化,品牌要善于去挖掘。
营建品牌生态环境,需要政府支持,主要是表现在规范市场公平竞争,公共服务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质量诚信的环境,市场秩序的环境,这些是我们的大环境。其他环境,如信息网络、物流环境,这些也都需要营造,现在特别强调物流网,这靠一个企业、一个地区都达不到,有关部门需要为产业集群、为品牌企业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
当然还要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教育培训,这个也需要政府支持。
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的方向,要在人才机制上去寻找,人才机制,以人为本。
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法国高级时装工会做了很多交流与合作。在时尚创意空间活动上,法国高级时装工会带来了11个欧洲设计师,同时把中国10个得奖设计师的作品带到巴黎去展出,希望能够在巴黎落地。
设计师的定位在法国和中国不同,法国设计总监很权威,而国内设计总监却没有权威,中国还是老板设计。这需要一个过程。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绝对有权威,未来中国服装品牌设计师肯定也会有这样的地位。
我们讲人才强国,我们需要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设计大师,我们还需要大批高技能队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
在体制上,我们需要跨越小生产的习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很多企业到第二代就遭遇发展困境。人才是我国服装品牌增长一个最大难题。
人才强国包括教育与培训。法国高级时装工会有两个学院,一个是管理的,一个是设计的,我们有很多学生到那里去学习。而中国现在服装教育还是割裂的,与实践脱离。所以致力于中国品牌发展的仁人志士应该更多地重视我们的人才机制建设,我想人才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在我们人才机制的构建上 。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我相信在中国这块热土上,一定会产生巨人,也会产生更多的在国际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我相信品牌所有者开拓眼界,解放思想,找准方向,确定好路线图,能够奔向我们冲刺的制高点。这一天一定能够到来,而且不会超过2020年。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